财经系2008-2009学年度就业工作计划

来源: 阅读:0 发布时间:2012-08-03 17:07:44

就业工作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,关系到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,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,为做好本学年就业工作,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:

一、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

2008-2009学年度我系就业工作将以教学【2008】21号《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》文件精神为指导,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为工作起点,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、加强毕业生推荐、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为工作重点,以理念创新、制度创新、方法创新为工作动力,以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、规范就业管理制度为工作保障,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,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就业工作品牌。

二、工作目标

1、力争2009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%,年底就业率达到95%。

2、努力提高就业质量,优化就业结构;力争半数以上毕业生专业对口。

3、规范日常工作,提高就业服务指导质量,并做好就业评估的准备工作。

三、工作安排

(一)职业指导

大学生职业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,有目标、有计划、有措施,突出全程性、全员性、专业性、服务性,重视指导实际效果,帮助学生正确拟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努力方向,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,掌握一定的择业技能与技巧。

1、多渠道、多形式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。有计划、有针对性的邀请企业人士(人力资源负责人、老总、人事部门)、来校招聘的企业人士、已就业学生、正在创业或创业有成的本院学生、本行业专家等来校做就业创业报告、开设就业指导专栏,并鼓励系独立进行相关活动。

2、加强政策和求职技巧的日常指导。组织拟写自荐材料并进行检查、评价、修改与评比;通过三分钟自我介绍演讲比赛、模拟招聘等系列活动加强求职技巧的培养;定期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观摩、参与人才招聘,认清就业形势,体验求职;提供就业创业政策支持,帮助创业学生做鉴定方案、准备物资。

3、组建就业创业协会并开展工作。通过该协会进行就业创业指导;并充分发挥班团组织的力量,通过班长、团支书开展职业指导与日常就业活动;力争建立创业孵化基地。

4、做好就业困难对象的职业指导。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就业困难专业学生或就业困难个体的就业问题,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。

(二)市场建设

1、多渠道多方式开拓有形市场,逐步扩大毕业生就业推广网络。立足省内市场,大力建设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,逐步渗透西部其他地区市场。组织有关人员赴全国各地开展毕业生推荐、就业市场建设与调查工作。逐步明确专人负责就业市场开拓与调查工作,建立运作良好的就业市场网络系统。

2、加强对毕业生择业的合理引导,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,优化就业市场结构。鼓励毕业生通过亲朋好友的帮助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实现就业;同时做好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”与“三支一扶”活动的发动与组织工作。

3、继续组建各地同学会,并组织开展联谊活动。密切与同学会的合作,加强与全国各地校友的联系,充分利用校友资源,建立就业基地、推荐毕业生。

4、发动全体教职员工,尤其是教师力量,利用他们在相关专业、行业的联系及影响力,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。

5、切实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友谊,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,力争建立3-5个就业基地,并签订合作协议书。

6、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。

(三)就业宣传

1、将2009届毕业生资源信息及个人电子简历在“就业信息网”上发布。

2、积极参加各兄弟院校及全国各地的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,了解兄弟院系用人单位需求信息,向用人单位宣传我校毕业生。

(四)自身建设

1、队伍建设

(1)切实加强作风建设,努力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。

(2)组织就业工作人员系列培训,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修养与工作能力。

(3)召开三至五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,总结工作经验,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。

(4)加强与兄弟院系的联系与合作,认真学习兄弟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经验。

2、制度建设

(1)逐步建立并推行就业工作责任制,使就业工作的责任与任务更加明确与具体,形成全系上下齐心,共同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局面。

(2)完善各项就业工作管理制度。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率的考核以及相关的奖励制度。

3、信息化建设

做好毕业生初始生源信息的采集、校对、统计、分析、上报及日常数据的上报。完善校区就业橱窗(展板)的管理。

(五)就业跟踪

搞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;建立毕业生个人跟踪档案,多渠道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;回访用人单位及已就业学生,开展多形式的毕业生跟踪调查;为已就业学生提供后续服务,将就业跟踪作出实效、作出品牌。

友情链接
版权所有 2024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-财经系